睡前错吃这些药后果很严重,或可致命!

据医生介绍,像这样由于睡前服用止咳药导致呼吸困难而来就诊的情况时有发生。


【资料图】

止咳药之所以能够止咳,是因为它能作用于咳嗽中枢、呼吸道感受器和感觉神经末梢,抑制咳嗽反射而达到止咳目的,在止住咳嗽的同时,也会造成呼吸道中痰液的潴留,容易阻塞呼吸道。

同时,入睡后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高,导致支气管平滑肌收缩,使支气管腔变形、缩小,在越发狭窄的管腔里,加上痰液的阻塞,会导致肺通气的严重不足,造成人体缺氧,出现心胸憋闷、呼吸不畅等症状。

睡前服用止咳药的结果往往是不仅不能安然入睡,反而还加重身体的不适。因此,咳嗽病人切忌盲目使用止咳药,尤其是晚上。痰浓稠者宜用化痰类止咳药,有中枢抑制的病人,服用止咳药时更宜谨慎。

除了止咳药以外,下面几类药物也不宜在睡前服用。

1.降压药

许多降压药(常用的如络活喜、依伦平、倍他乐克、硝苯地平、氯沙坦、卡托普利、心痛定、利血平、吲达帕胺、胍乙啶等)在服后2小时达到降压高峰期,而人处于睡眠状态时,血压一般可自然下降20%,且以睡后2小时最为明显。

如果在临睡前服用降压药,就可能导致血压明显甚至骤然下降,使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发生供血不足,易出现“降压灌注不良综合征”。

但此时病人已入睡,应表现的头昏、眼花、乏力、尿少等症状不易被发现。同时,因血压明显下降,脑部血流速度缓慢,血液黏稠度增加,易形成血栓,尤其是有脑动脉硬化、管腔变狭者,可致脑血管阻塞,使脑组织缺氧、坏死,造成失语、失明、偏瘫等。

专家建议:服用降压药的最佳时间是上午7:30(也可在清晨空腹时服用)和下午2:30。

2.利尿药

常见的如氢氯噻嗪、环戊氯噻嗪、苄氟噻嗪、氯噻酮、安体舒通等利尿药,服后1小时左右就会发挥利尿作用,如果在睡前服用,会因小便次数增多而影响睡眠,不利于疾病康复,特别是年老体弱者,晚间多次起床还容易发生摔倒等意外。

专家建议:早晨是口服利尿药的最佳时间,既有利于药效发挥,又不影响患者睡眠和休息。

3.钙剂

钙是人体需要量最多的矿物质,当食物中钙供给不足或人体钙缺失时,常需要用钙剂(如碳酸钙、乳酸钙、葡萄糖酸钙、磷酸氨钙、枸橼酸钙及活性钙等)来补充。

但钙剂不宜在睡前服用,否则不但会诱发胃肠疾病,还易导致尿路结石。这是因为服用钙剂后,除部分钙质被小肠吸收外,另一部分要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当排钙高峰到来时人已熟睡,排尿大大减少,尿液中的钙便会滞留在尿路中,容易与尿中的代谢产物草酸等形成难以溶化的结晶,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尿路结石。

专家建议:服用钙剂的最佳时间是在餐后1小时左右。

4.降糖药

研究表明,降糖药(口服常用的有甲糖宁、优降糖、达美康、降糖灵、降糖片、诺和龙、万苏欣、倍欣、文迪雅、拜糖平、艾汀等)的给药时间与进餐关系密切,吃药后必须按时进食,否则会引起低血糖等不良反应。

如在睡前服用降糖药,无法按时进食,很容易在睡眠过程中发生低血糖,轻者出现心悸、乏力、出汗、饥饿感等,重者还可能刺激心血管系统,造成心律失常、心肌梗死、脑卒中以及昏睡、昏迷等。要是低血糖昏迷过久未被发现,还可能造成死亡悲剧。特别是对老年病人来说,低血糖的危害更甚于高血糖。

专家建议:降糖药要严格按照医嘱服用,以利于病情控制。

5.抗抑郁药

抗抑郁药种类很多,常见的如马普替林、氟西汀(百忧解)、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黛力新)等,夜间服用可能影响睡眠。

专家建议:抗抑郁药每天最后一次服药不应晚于下午4点。

6.刺激性大的药物

四环素、米诺环素、维生素C、硫酸亚铁等溶解出来的酸性物质可腐蚀食管黏膜而造成糜烂,甚至溃疡;氯化钾、非甾体类抗炎药、奎尼丁、活性钙(多以氢氧化钙为主)等药也能引起食管溃疡。

如果服完药就平躺睡觉,特别是当饮水量又少的时候,往往会使药物粘在食管上,轻者吞咽时感到疼痛不适,重者则可能伤及血管而引起出血。

此外,磺胺类药物和喹诺酮类药物最好也别在睡前服用,因这类药物代谢时易在尿中析出结晶,服药期间要喝多量水来帮助排出,入睡后无法保证这点。

专家建议:口服药物(尤其是刺激性大的药物)时最好坐着或站着,一些药物还要适当多喝水,以免药物不能及时入胃,既影响疗效,又易造成食管损伤。

来源:新浪新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