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热讯:7月11日入伏,这“5大忌”千万别犯,落下病根就麻烦了,望你重视

@纳兰南汐即将到来的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酷暑难耐,寒气伺机而动。在这个季节里,我们需要特别留意防暑降温的重要性,同时也要注意身体的健康调理,以避免病根扎根。三伏天的高温、高热、高湿仿佛是一场无情的桑拿,热浪袭人,令人难以忍受。这个时候,我们应当一心防寒,避免过度贪凉和受凉,确保身体的温暖和舒适。

饮食调理是过好三伏天的关键一环。在这个时期,选择适当的食物可以帮助我们清热降温,排除毒素。瓜类食物成为了首要选择,它们清热化湿的特性让它们成为了夏季的佳品。苦瓜的苦味蕴含着清热解暑的功效,丝瓜则能够消暑利肠,凉血解毒,而冬瓜则能够清热化痰,除烦止渴。在饮食中适当加入这些瓜类食物,不仅能够滋养身体,还能帮助我们预防疾病。

然而,过好三伏天并不仅限于饮食调理,我们还需要注意其他方面的防护。在这个炎热的季节,避免冷风直吹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空调、电扇还是窗边纳凉,都要避免长时间的直吹,以免虚邪贼风进入体内。同时,我们要特别护好咽喉和后心这两个薄弱的部位,因为它们容易受到风寒的侵袭。保护这两个部位有助于缓解低温带来的寒气对身体的影响。


(相关资料图)

除了饮食和防护,适度的运动也是三伏天中重要的一环。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和免疫力,但要避免在高温时段和剧烈运动,以免过度出汗和过度疲劳。选择凉爽的时段,如清晨或傍晚,进行适度的户外活动或选择室内运动,有助于保持身体的舒适和健康。7月11日入伏,这“5大忌”千万别犯,落下病根就麻烦了,望你重视。

1:忌贪凉,同时祛除燥湿,以保持身体的健康和舒适。

根据中医理论,“湿气通于脾”,意味着脾脏对湿气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在炎热多雨的三伏天,外界阳燥盛行,而体内则潜伏着阴湿。如果体内湿气过重,就会在肌肤上产生一系列问题。年轻人容易长痘痘,中老年人容易长斑,小儿则容易出现湿疹和痱子等问题,这些都是湿气淤积的表现。因此,三伏天是祛湿养脾的绝佳时机。

《黄帝内经》中提到:“病起于过用,需防因暑取凉。”虽然电扇和空调有助于我们防暑降温,但过度贪凉反而会损伤阳气。过夜开着空调、用凉水冲澡、沐浴后湿着头发入睡等行为都会导致中气内虚,为暑燥和湿邪乘虚而入提供机会。这些习惯容易导致腿脚肿胀、下肢血栓形成,加速脊柱老化。

因此,在三伏天,我们应当注意避免过度贪凉的行为。可以选择适度的温度和通风,避免长时间直接接触冷气和寒冷的物体。尽量避免开着空调过夜,可以适当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的适宜温度和湿度。在洗澡后,尽量将头发擦干,避免湿发入睡。同时,我们可以通过饮食调理来祛湿养脾,选择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薏米、红豆、莲子、山药等,有助于调理脾胃功能,减少湿气的滞留。

2:忌大汗,以平衡阴阳的状态。

虽然汗液是津液的一种,但根据中医理论,“汗为心之液”。汗液的生成与阳气密切相关,因此出汗的同时也会损耗大量的阳气。在三伏天的锻炼中,应当以微微出汗为宜,最忌大汗淋漓。

古人称之为“沾濡汗出”,指的是运动到衣服稍微湿润,而不是完全湿透的程度。这种适度的出汗对身体最有益处。大汗淋漓容易损伤心脏,过量饮水在运动后也会给心脏和肾脏造成负担。

因此,在三伏天的锻炼中,我们应当控制出汗的程度,避免过度出汗。可以选择适度的运动强度和时间,让身体微微出汗,但不至于大汗淋漓。在锻炼后,适量补充水分,但不宜过量,以减轻对心脏和肾脏的负担。

在运动过程中,我们还可以结合中医理论中的阴阳平衡原则。通过调节饮食结构,选择一些具有清热解暑、滋阴养阳的食物,如绿豆、芝麻、莲子、荷叶等,有助于平衡身体的阴阳状态,提供运动所需的能量和营养。

3:忌生冷食物,以保护脾胃的阳气和消化功能。

元代养生家丘处机曾说过:“多食温暖,不令大饱,时时进之,其于肥腻当戒。”这意味着在三伏天,我们最好少吃油腻食物,而是选择清淡、易于消化的食物。

寒凉的食物容易损伤脾的阳气,因此在三伏天要特别避免食用过凉的食物。此外,三伏天容易通过口腔感染引发疾病,因此饮食方面需要格外注意,忌吃生冷和变质的食物。

《论语》中有一句话:“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任不食,不时不食。”这意味着我们应当避免食用外观有瑕疵或气味异常的食物,以及过期变质的食物。

当吃凉菜时,我们可以先用滚水过一下,然后搭配芥末、生蒜等辅料,这样可以杀灭病菌,减少食物对身体的不良影响。

在三伏天的饮食中,我们应当控制食物的温度,避免过度依赖生冷食物。选择温热的食物,有助于保护脾胃的阳气和消化功能。同时,注意食物的新鲜度和卫生状况,避免食用变质食物,从而减少口腔感染的风险。通过适当的烹调处理,如过热水、加入辅料等,可以提高食物的安全性。这样能够保护我们的健康,让我们度过一个舒适、健康的三伏天。

4:忌愤怒的情绪,要调节好自己的喜怒哀乐。

《淮南子》中有一句话:“人大怒破阴,大喜坠阳,大忧内崩,大怖生狂。”这意味着过度的怒气会伤及阴血,过度的喜悦会耗损阳气,过度的忧虑会导致内脏功能失调,过度的恐惧会引发精神紊乱。

在极端天气下,人的情绪容易出现较大波动。过度的喜怒情绪都会使人的气血逆乱,从而导致急症的发生。

《黄帝内经》中提到:“使志无怒,使气得泄。此夏气之应,养生之道也。”这说明保持平稳的情绪,让心气舒畅,有助于调节夏季的气机运行,使人保持神清气爽、身心安适的状态。

在三伏天,我们要学会适应炎热的环境,让自己的情志得以疏泄,预防暑邪对我们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调息凝神,使心境保持平静,能够让我们感到凉爽舒适,对身体健康非常有益。

情绪波动过大容易诱发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甚至引发脑中风等严重疾病。因此,在三伏天要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心境平和,有助于维持身心的健康。

5:忌潮湿的环境,保持身体的干燥清爽。

《黄帝内经》中提到:“伤于湿者,下先受之。”这意味着湿邪容易从下部侵入人体。

暑湿的形成通常与地表水分的上蒸有关,因此当湿邪侵入人体时,往往是自下而上的。

在三伏天,即使天气再热,也不要让孩子赤脚在家里奔跑,更不要坐在冰凉的地板上玩耍。这样可以避免湿气从下部侵袭身体。

此外,如果室内空气湿度过高,许多病菌就会开始滋生。夏天我们经常使用空调,但如果不经常开窗通风,就容易传播呼吸道疾病。

因此,在三伏天,我们要避免居室潮湿的情况,尽可能让空气流通,保持干燥清爽的环境。这样有助于预防病菌滋生,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同时,保持身体的干燥也能够减少湿邪的侵袭,有利于维护身体的健康。

好了,今天文章就分享到这儿,如果对您有帮助,欢迎点赞,转发,关注,若您有不同意见,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小简和您一起探讨!人生是一场荒芜孤独的旅行,冷暖自知,苦乐在心,照顾好自己哦……

来源:新浪新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