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热议:离开城市回到乡村,济南一名硕士女村官的梦想与现实

希望,是奋进的动力。当看到日新月异的变化、看到未来的希望,更多的年轻人选择回到家乡、留在家乡,在家门口就业和创业,共同谱写新时代新农村的新画卷。

她是85后女硕士,当过大学辅导员、乡村振兴专员,2020年5月7日,她通过基层党组织书记遴选,成为平阴县孝直镇刘家庄村党支部书记。郭晶,一名从小在农村长大的阳光女孩,怀揣着对家乡的热爱,放弃了城市生活,一头扎进乡村,用青春带领乡亲们走上致富路。


(资料图片)

“当村书记就得什么气都吃”

郭晶的研究生专业,是健美操,而她入村后的工作,也是从跳广场舞开始的。拖欠外债、人居环境脏乱差、村民对村两委不信任……面对各项工作在孝直镇排名倒数的老大难村,她决定先从群众入手。凭着蓬勃的朝气与专业特长,她开始在村里找一些大娘跳广场舞,连续跳了3天之后,便与大家的关系拉近了。“一个书记天天跳舞,算怎么回事,耽误干活。”也有个别群众表达了不满。“既然当书记,那什么气都得吃。”挨骂后的郭晶这样想着。

挨骂归挨骂,但通过跳广场舞,郭晶逐渐打开了村民们的心扉。大家从一开始的不愿与和她搭话,到后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她的第一步计划成功了。不过,光跳广场舞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为村子办实事,她又把目光放到了整治人居环境上。连续1周的时间,她拿起扫把和铁锨,带头打扫起了卫生,同时号召全体村民参与。平时不怎么干活的她,手上磨出了水泡,换来的,是村居环境的干净整洁和村民的认可。

郭晶到刘家庄村之前,村内有6000多米生产路,其中85%都是土路,一到雨季就容易被雨水冲塌,其中有一条塌得特别严重,大家都很犯愁。村里的老党员都认为,修路要花不少钱,这些路修不成。但郭晶却偏不信这个邪,而上天也眷顾了这个努力的女孩。当时恰逢修建县道,需要通过村子,她瞅准机会,每天往施工队跑,央求他们帮助修理生产路。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她的坚持下,施工队帮助村里修好了损坏的生产路,这也省下了3万多元钱。

“拉着表哥入伙投资20万盖起馒头房”

没有生产用水,90%以上是年过60岁的老年人,地块小、不平整,刘家庄村的发展有着多重桎梏。如何让村民与村集体增收,成了摆在郭晶面前的一座大山。思来想去,她决定从最简单的产业入手——磨面粉,蒸馒头。没想到的是,这件看起来容易的事,却变得无比困难。“村里没钱,我就找到表哥,和他一块投了20多万元,在村里建起了一个馒头房。”她说道,机器设备都安装后,发现村里的老人不会用,怎么教都不行,刚开始干的时候,白白浪费了3000多斤面粉和一两万个包装袋。

经过“创业”起步阶段的阵痛后,老人们渐渐学会了使用机器,馒头房的发展也步入正轨。看着时机成熟,郭晶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创立了农产品品牌,还设计了独具特色的包装,一有时间就东奔西跑开拓市场,让山村里的大馒头走向了城市。大馒头有了销路,村民的收入也提高了。“以前我们种小麦,忙活一年也就挣个一两千块钱,现在我们把小麦磨成面粉,再做成馒头,一年赚个四五千没问题。”说到这里,65岁的赵淑香不禁笑了起来。

村民的笑容背后,是郭晶无私的付出。2018年,还在休产假的她看到家乡孝直镇的乡村振兴专员招聘启事,便毅然报名。“因为我们当时住在临沂,刚有了孩子,我考上之后,对象就极力反对,甚至提出了离婚。”她告诉新黄河记者,后来她安慰对象说,2年就回来了,正好带着孩子上幼儿园,对象这才勉强同意。入职548天以后,郭晶瞒着家人参加了遴选,不出意外,小两口又爆发了“战争”。不过,当看到她如此执着地热爱乡村工作时,家人也由反对变成了理解与支持。

“把农产品卖进社区让村民收入翻番”

“一进村就有活力,一回家就发蔫儿。”是家人对郭晶的评价。一个小小的馒头房,让郭晶找到了村子发展的金钥匙,那就是用品牌撬动产业发展。她先后创立了喜当爹、木兰巾、孝直小农夫等品牌,其产品有62种之多,带动了周边6个村与4个乡镇的发展。“不到2个月的时间,我们把农产品卖到了济南的45个社区内,这才是刚刚开始,以后我们的目标是覆盖济南城区的社区,大约有5000多个。”她满怀信心地说,有时候一天的销售额在8000多元左右。

农产品进社区,不仅将郭晶的家乡好物带到了更多人身边,还让村民的收入有了大幅提高。“如果村民在镇上打零工的话,每天的收入可能就七八十块钱。现在他们干农产品进社区的活,一天的收入大约在150块钱,每个月保底收入都在3500元以上。”她自豪地说,现在已经形成了产业链,不管你是种植、加工、销售、司机,只要能干活,就会有一份收入,而且不限于本村村民,其他村的村民也可以加入。

从负债数十万元,村集体收入为零,到村集体收入达16万元,固定资产200多万元,郭晶用了2年多的时间。“要干就干好”是她的座右铭。如今,刘家庄村已经形成了面粉加工和农产品进社区两大产业,预计今年村集体收入还要翻一番。这位85后女村党支部书记,也会继续满怀希望地走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济南时报·新黄河 记者:王铮 李焜染)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