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出手!你手机上的这个“模式”,或有大变化→

据“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2日消息,国家网信办研究起草《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将全面升级“青少年模式”为“未成年人模式”,推动模式覆盖范围由App扩大到移动智能终端、应用商店,为未成年人营造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部分要点梳理如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未成年人模式应具备自动切换功能

在移动智能终端一键启动未成年人模式后,应用程序、应用程序分发平台应自动切换到未成年人模式界面。

未成年人模式应支持家长或未成年人用户通过账号在多移动智能终端(包括同一厂家的相同类型或不同类型的多个移动智能终端)进行统一设置。用户通过登录统一账号,自动将该账号下其他移动智能终端的已有配置复制到本地并开启。

移动智能终端、应用程序、应用程序分发平台之间应提供必要接口和数据共享,满足未成年人防沉迷提醒、家长监督管理等功能。

分年龄化设计信息和服务

移动智能终端、应用程序以及应用程序分发平台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为其提供适合身心发展的信息和服务。分龄化设计根据以下5个年龄区间划分:

不满3周岁;3周岁以上不满8周岁;8周岁以上不满12周岁;12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

移动智能终端

应根据不同年龄段设置使用时长

移动智能终端应为不同年龄段的未成年人用户提供差异化使用时长管理服务。当超过每日使用时限,移动智能终端应自动关闭除特定必要应用程序和家长自定义豁免的应用程序之外的其他应用程序:

在面向不满8周岁用户的未成年人模式中,移动智能终端应支持默认使用总时长不超过40分钟,同时提供家长豁免操作;在面向8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用户的未成年人模式中,移动智能终端应支持默认使用总时长不超过1小时,同时提供家长豁免操作;在面向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用户的未成年人模式中,移动智能终端应支持默认使用总时长不超过2小时,同时提供家长豁免操作;在未成年人模式下,当未成年人用户连续使用移动智能终端时长超过30分钟,移动智能终端应发出休息提醒;移动智能终端每日22时至次日6时期间禁止向未成年人提供服务;应急类、教育类、适合未成年人使用的工具类等应用程序和业务不受上述使用时长和时间段限制。

移动智能终端应具备防绕过功能

在进入未成年人模式后,移动智能终端应在家长验证并确认后才能执行退出未成年人模式或恢复出厂设置等操作。

在未成年人模式下,如需启动开发者模式,应经家长验证并确认。

移动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

应为未成年人提供专属内容

在未成年人模式下,移动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为未成年人提供分龄内容服务并打造专属内容池,还应限制未成年人用户使用可能危害其身心健康的产品和服务:

网络直播、网络音视频、网络社交等网络服务提供者应针对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务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网络直播、网络音视频、网络社交等网络服务提供者应采取措施,合理限制未成年人在使用网络产品和服务中的单次消费数额和单日累计消费数额,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与其民事行为能力不符的付费服务。未成年人模式下不得设置以应援集资、投票打榜、刷量控评等为主题的网络社区、群组、话题,不得利用泛娱乐化功能和内容诱导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网络游戏的防沉迷要求应遵守相关管理规定。在线教育网络产品和服务不得插入网络游戏链接、不得推送广告等与教学无关的信息。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不得向未成年人推送可能引发未成年人模仿不安全行为和违反社会公德行为、诱导未成年人不良嗜好等可能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信息,不得利用算法推荐服务诱导未成年人沉迷网络。鼓励应用程序开发者遵照相关法律法规,开发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应用程序,帮助未成年人培养良好网络素养。

应用程序分发服务平台

设置未成年人应用专区

应用程序分发平台应提供未成年人应用专区。根据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和认知水平,标注应用程序的推荐年龄,提供适宜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的应用程序。

应用程序分发平台应严格落实未成年人用户账号实名注册和登录要求,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用户提供诱导其沉迷的相关产品和服务。鼓励教育、益智、科普、读书、音乐、体育等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应用程序在未成年人专区中上架。

有关部门针对各年龄段特点明确禁用的应用程序,不得在未成年人模式下的应用程序分发平台上架。

来源:新浪新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