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国居民睡眠时长8小时以上占比近一半 入睡时间集中在这个点
2022年,我国居民睡眠水平较上一年有所改善,睡眠时长增加,超过8小时比例达到47.5%,接近半数,远高于2021年的35.53%。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今年世界睡眠日的主题是“良好睡眠,健康之源”。
日前,一份由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等机构发布的《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3》显示,2022年,我国居民睡眠水平较上一年有所改善,睡眠时长增加,超过8小时比例达到47.5%,接近半数,远高于2021年的35.53%。
(相关资料图)
从入睡时间来看,2022年我国居民入睡时间集中在晚上23点到凌晨1点,较2021年入睡时间推迟了1小时,平均起床时间为8:12。尽管8小时以上睡眠时长人数占比达到47.5%,但平均睡眠时长不足7小时的受访者比例仍然占到25.9%,晚睡、浅睡为常态,整体睡眠质量仍有待改善。
近年来,国际上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睡眠质量与心血管疾病、阿尔茨海默病等诸多老年疾病的发病率高度相关。良好的睡眠质量也成为精神健康和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陈俊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普通人衡量自己睡眠质量是否好,可以通过四个指标来观察:“第一是能否很快能够入睡,比如半小时之内能不能睡着;第二是半夜会不会醒过来,比如醒来一次我们认为是正常的,但醒来两次以上就可以认为是睡眠中断了;第三个是会不会早醒,如果早醒了一两个小时,那么会导致睡眠不足;第四个指标是看白天的精神状态如何。”
陈俊认为,一般而言理想的入睡时间是晚上11点至12点之间,每个人所需的睡眠时长因人而异,但人的成长过程对于睡眠的需求也是逐步递减的过程。“比如婴儿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成年人一般需要的睡眠时间是6-8个小时,平均7小时,到了老年一般睡眠在6个小时左右。”陈俊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一些人会在睡眠时做梦,并认为做梦可能是睡眠质量不好的表现。对此,陈俊认为,一晚上做二三十个梦是很正常的,有做梦说明有深睡眠的状态,其实并不是坏事,知道自己做梦是因为有醒来或者进入浅睡眠的状态,但只要保持睡眠的节奏,就不用过于担心。“当然,最好的睡眠质量是婴儿般的睡眠,但很少有成年人可以做到。”他说道。
陈俊表示,一些不太好的梦境,或者是“噩梦”其实是反映了人们的焦虑情绪或者心事。“俗话说日有所思,也有所梦,有一些梦是因为焦虑。”他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但如果是做梦做到一些身体部位有疼痛,那也有可能是身体发出的信号,需要引起关注。”
当前处于换季时期,所谓的“春乏秋困”,其实反映了一些人在换季时候的睡眠质量下降。对此,陈俊表示:“换季期间,由于人体内的激素会出现变化,例如一些人晚上睡觉会出虚汗,越紧张越难睡着,这些情况也需要通过睡前习惯的调整来缓解。”
陈俊建议人们在睡前最好保持轻松的心情,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不要思考烦心事,也不要做过于剧烈活动,睡前泡澡、泡脚,听一些助眠的音乐,或者看一本书,都能帮助更快地进入睡眠。此外,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也很重要,比如调暗室内的光线等。
对于一些睡眠质量较差的人,是否马上需要吃安眠药,陈俊表示,可以先从改变睡眠习惯开始。“只有在所有的调整措施都试过仍然无效时,才需要考虑通过药物进行治疗。”他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为了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睡眠质量,近年来,包括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在内的机构都专门成立了睡眠监测中心,可以通过接入传感器来监测人们的睡眠指标。陈俊表示,睡眠监测是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提升睡眠质量,这些指标包括睡眠多导监测(PSG),呼吸、心率与脑电等。
来源:第一财经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