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摆渡人”刘德文:背着骨灰走了20年,把200多位“老兵”带回了家

时隔三年,2月14日,那个“背老兵骨灰回家”的刘德文再次踏上大陆。“我状况很好,每天都锻炼身体,因为保持这种体力才能帮助更多老兵回家。我会坚持一直做下去,但如果(以后)是真的没办法,已经告知儿子,希望他能够继续帮助更多伯伯回家。”

56岁的刘德文是台湾省高雄市左营区祥和里的里长(相当于大陆的居委会主任),街坊邻里间有不少年过七旬的老兵,在日常的照顾和交流中,老兵们时常表露出强烈的思乡之情,“希望哪怕死后也要落叶归根!”帮助老兵回家的念头也由此而生。自2003年起,刘德文开始把在台湾省去世的老兵骨灰带回大陆安葬,在过去的20年时间里,他凭一己之力,把200多位“老兵”带回了家。这期间,有艰辛也有质疑,但刘德文始终记得父母的教诲:人穷但心不能穷。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刘德文在北京接受新黄河专访。李运恒 摄

“疫情这三年我也没有中断,毕竟老兵们一直以来的心愿就是回家。”对刘德文来说,这是一份份如同大海捞针般的“事业”,但他从未有过放手的想法。此次,他来北京的四天行程也被安排得满满当当,以“抖音寻人志愿者”的身份参加公益活动,也要见一些老兵后代,商量之后的骨灰回乡事宜。近日,刘德文在北京接受了新黄河记者的专访。

为寻老兵,在10万座坟墓中穿梭

匆匆忙忙的行程中,刘德文见了一位北京籍老兵后代,也是一位已经72岁的老人,两年前,他委托刘德文帮忙找寻身在台湾,已经杳无音讯几十年的父亲。去年4月,这位老兵的墓地终于被刘德文在台湾中部地区找到,背后是寻找一年多时间,台湾南部到中部的多次奔波辗转。这位72岁的老人非常激动,他母亲的临终遗愿就是希望能把父亲找到,合葬在一起。

北京籍老兵与家人的书信往来停留在1987年,当时老兵已经跟家人承诺,会尽快回老家定居,可惜就在老兵着手准备回家的前夕,在台湾发生车祸去世。三十多年来,北京的家人一直苦苦寻找没有结果。刘德文至今清楚记得这位老兵儿子在电话里的激动情绪,“你圆了我一生的心愿,也圆了我老妈的遗愿。”随后老兵儿子把母亲的照片发给了刘德文,“我把照片打印出来,放在了老兵爷爷的墓碑上,让他们重逢、团圆,也跟老兵说,等到疫情过去以后,就会带他回乡。”

刘德文把北京籍老兵妻子的照片打印出来放在墓碑前。受访者供图

多年来,这样跨越半个多世纪的重逢故事在刘德文的坚持下一直在上演。但靠着一个人的力量,寻找老兵安葬地并非易事,多年来,他中暑次数不计其数,还曾经跌落到墓穴中摔断了两根肋骨。刘德文告诉新黄河记者,他去过台湾50多处公墓,面对过10万座陵墓。有的骨灰是在乱葬岗里找到的,有的是在寺庙、灵骨塔中发现的,有的只知道在台湾,没有任何其他信息,寻找时间花费一年半载实属正常,有的甚至更久。刘德文介绍,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台湾的老兵去世,都是土葬,且长期没有人祭祀和维护,很多坟墓长满了杂草,这无疑增加了寻找的难度。“一位唐姓成都籍老兵,找了两年多才在一处寺庙中发现,骨灰坛外包裹着一块白布已经接近风化,上面用毛笔写着老兵的名字,我们非常细心地保持它的原状,都不敢去碰触。”刘德文的讲述中,面对每一位老兵骨灰他都真诚严肃以待,在过往的送老兵骨灰返乡途中,每次也都会为逝者买一张票。

刘德文在杂草中寻找墓碑信息。受访者供图

每完成一次“摆渡”,对刘德文内心的触动都很大,也正是这样的触动继续推动着刘德文坚守“事业”。几年前,山东一位90岁老人委托刘德文找他的哥哥,这也是其父母临终时的嘱托。当刘德文带着骨灰出现的时候,这位老人跪地相迎、痛哭流涕,“我承受不了一位高龄长者以跪拜来感谢,这种现场真的蛮难过,自己也掉眼泪了。”多次目睹这些场景后,刘德文更加坚定,“要把这件事一直做下去。”

三年,又找到30位老兵骨灰

当得知新黄河是山东的媒体,刘德文有些激动:“山东的十几个地市我都去过,一些县城至今印象深刻。”紧接着,他说出了山东大大小小十多个地方的名称。不仅在山东,自2003年开始帮助老兵骨灰回家以来,刘德文的足迹已经遍布大陆20多个省市自治区。

疫情原因,刘德文三年没来大陆,但他的寻找工作一直没有间断。三年时间,他又找到了30多位老兵的骨灰,老家分布于五六个省份,“我也计划能在今年,一一把他们带回家乡,让他们落叶归根。”

疫情前,刘德文背着骨灰帮助老兵回家。受访者供图

如今,委托寻找的案例中几乎有一半能够成功找到,刘德文透露,“这个事很困难,遇到问题真的是要一一克服。”在寻找过程中,不仅需要常年坚持的耐心,也需要严谨负责的态度。“送老兵骨灰回家有一份责任在,所以必须很小心的”,刘德文介绍,尽管过程异常辛苦,但是从来没有出现背错老兵骨灰的情况。每次接受委托时,刘德文都会要求家属做关于亲属关系的公证书,然后再开展工作。通常他会先去寻找老兵大概在台湾所处的区域,然后根据资料再进行地区筛选,在寻找上述北京籍老兵的过程中,刘德文仅在台湾各地的行程就超过6000公里。确定墓碑以后,再根据委托人提供的信息去比对核实,比如,遇到同名同姓的老兵,会进一步求证老兵父母的名字,“一定是核对得很准确,才会去申请把老兵带回家”。

对刘德文而言,最头疼的是委托人只知道老兵身在台湾,其他信息一概不知,而老兵们离开大陆几十载,很多人在台湾也没有家庭和亲属,很难找到其他线索。通过这些年的积累,刘德文建立了自己的“数据库”,每次外出寻找,他总会把墓碑上的信息拍下来,在家人的帮助下为这些去世的老兵建档,遇到新的委托人,他首先在自己的“数据库”里筛查一遍。如今,刘德文已经整理出6000多名老兵的资料,还帮助很多分散在大陆和台湾的亲属搭上了线。

“送老兵回家让我得到了最快乐的东西,有舍必有得。”刘德文认为,做这件事情,求的就是一个缘分。“我没办法预估能找到多少老兵的骨灰,但会竭尽所能帮他们完成心愿。”刘德文解释,很多人还是很忌讳,所以这些年一直是自己一个人自愿做这件事,没有团队,也不是商业行为,“有些老兵十几岁就来到台湾,再也没回过家,真的可怜。”

“我在大陆就会有更多亲人!”

刘德文出生于台湾省屏东县高树乡,1998年,刘德文从中华大学金融专业毕业后,在当地一家银行工作,对一个农村家庭来说,这是一个高薪又稳定的“饭碗”。

20年多年前,在刘德文所生活的社区里,春节或清明节时,总有老兵买来祭品,对着家乡的方向祭拜。这样的画面让刘德文记忆深刻,而另一件事直接改变了刘德文后半生的人生轨迹。2003年时,一位九十多岁的老兵找到刘德文,试探性地请求:“里长,可不可以等我死后,把我背回家乡,葬在父母坟前,让我尽孝道,让我跟父母亲团圆。”刘德文答应了老人的请求,这份承诺也延续至今。此后,为了帮助老兵回家,刘德文还放弃了银行工作。

“一次,当我带着太太一起把一位老兵骨灰送回大陆时,她跟我讲:好!小孩子我来照顾,你就坚持去找这些爷爷,好让他们回家。”刘德文感动于妻子的体谅和理解,但在最初几年,家里人并无法理解刘德文的举动,夫妻甚至一度走到了离婚的边缘。

与此同时,还掺杂着外界的不同声音,有人质疑他的动机,认为他想得到老兵遗产或者其他目的。刘德文回应,“如果是要拿金钱来衡量的话,就做不下去了,越做越有压力。”对外界的质疑他并没有放在心上,但对家人却始终充满了歉疚。刘德文向新黄河记者坦诚,长期以来,他本应该在家里挑起经济重担,却一直没有尽到做丈夫和父亲的责任,家人为自己付出更多,特别是孩子小时候,正需要爸爸陪伴,自己往往都不在场。刘德文非常欣慰,后来妻子和孩子都非常认可他做的事,父母也会用务农收入支持他。“我父母亲一直在背后支持我,虽然他们书读得不多,但从小对我的教育很重视,总跟我说人穷但心不能穷。”

刘德文在北京接受新黄河专访。李运恒 摄

谈及未来,紧迫感也时刻在逼近。刘德文担心随着老兵及老兵后代的凋零,“越往后,年轻人对‘叶落归根’这种概念就会越模糊,甚至可能不再会有人关注老兵。”刘德文说,在体力允许的情况下,他会一直把这件事情做下去,同时也呼吁社会各界多多关注,让更多老兵的大陆亲人知道有这样一个渠道可能会找到自己的亲人。同时,他也期待,以后自己老了,儿子能够接替他,继续送老兵回家,“这件事能继续,我在大陆就会有更多亲人,很多老兵的家属都把我们一家人当成亲人,真正感受到了两岸一家亲。”

“少小离家,乡愁一生”,这是刘德文社交平台头像上标注的文字。40多天后的清明节,刘德文会再次飞回大陆。到时,跟他一起回家的还有几位“老兵”。

来源:新黄河

关键词: 灵魂摆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