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热闻】确保重症救治,驻济省部属医院下好“一盘棋”,编织“一张网”

“一直是满床状态,到现在我们已经满负荷运行好长时间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主管医生曹娜娜边说边快步穿过走廊,走到患者身边。近一个月以来,随着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增加,医院急诊、重症高峰接踵而至。如何打赢这场战“疫”?驻济医疗机构第一时间调整工作重心,统一思想,打通“堵点”,攻克“难点”,让患者来了能收下,收下就全力救下,全力以赴“保健康防重症”。

有战略:全院共下“一盘棋”

“我们这里收治的是病情最重的病人,”曹娜娜告诉记者,“我下午还有两个病人要外出作CT检查,因为他身上挂着呼吸机,还用着泵,必须有医生和护士陪着,我们要带着监护仪、抢救包……重症患者和普通患者不一样,病情随时变化,需要医生和护士随时关注。我们现在就是缺人。”


(资料图片)

如何解决缺人的问题?齐鲁医院下了“一盘棋”。“这是我们之前的急诊皮肤科诊室,现在已经变成了内科四诊室,”急诊科副主任陈良说,“现在全院都要听综合内科来统一调度,所有的医生都要来治疗新冠感染者。”

哪里缺人,医生就去哪里。自去年12月以来,齐鲁医院推行“1365”工作体系。“打破学科病区的界限,‘全院一张床’。”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院长陈玉国说。

什么是“1365”工作体系?陈玉国进一步解释道:“1是‘一个目标’,就是‘保健康、防重症、降病亡’。3是‘三个统筹’,打破学科病区的界限,统筹人员、抢救设备和病房的空间,也就是大家说到的‘全院一张床’。医务处牵头,把全院的人员设备和空间进行统筹、人员进行编组,重点支持急诊科、重症医学科,对各科室的重症监护室进行一体化管理,全都用来抢救重症病人。6是‘六项准备’:思想准备、物资准备、设备准备、药品准备、空间准备、人员梯队准备。去年12月初,我们就进行了动员和部署,让大家从思想上、心理上要做好打硬仗、打持久仗的准备。”最后,陈玉国表示,5是“五个确保”,确保发热门诊流通、确保急诊通道畅通、确保重症救治顺通、确保后勤保障有力、确保医院运行安全。

“目前,我们的‘1365’工作体系也得到了全国同行的认可。”陈玉国说。

有战术:医联体织成“一张网”

除了下好本院的“一盘棋”,山东省立第三医院通过医联体等平台,接收大量其他医院转来的患者,编织了一张从社区医院、区县医院到省级医院的“救治网”。

“我们医联体目前有125家医院,建了微信群,不管是在社区医院还是在县医院,只要在群里一说,这个病人是什么情况,我们了解情况后,就能及时转过来。”省立三院医务科主任胡浩然说,“我们现在紧急新开的两个病区,综合一科和综合重症科,一方面用于救治目前的危重症患者,同时也是考虑,下一个阶段,随着春节到来,县城、农村的就诊高峰可能会到来,要做好承接医联体单位转来大量患者的准备。”

“我们医院作为济南北部区域重症患者的包片医院之一,包括天桥、长清、济阳、商河,”胡浩然说,“这些区县的医院有重症患者救治不了,会转诊到我们这里。”

有方法:打通“堵点”攻克“难点”

在救治一线,患者从急诊转入病房的流程越简单、时间越短,患者被救治的希望就越大,能被救治的患者就越多。打通这个“堵点”,齐鲁医院成立床位管理中心,“急诊科把患者的姓名、病情级别、使用医疗器械等情况告知,就会有专人负责,确保患者在24小时内转入相应的病房。”该院急诊科副主任陈良说。

省立三院建立“院前—急诊—院内各科室”联动机制,确保“应收尽收、应治尽治”。急诊收得进来,还要分得出去。医院领导24小时在岗值守,职能科室靠前协调,呼吸内科、神经内科、心内科、老年病科、全科医学科、急诊医学科等科室主任每晚轮值急诊抢救室,第一时间协调急诊危重症患者收住院治疗。“一次值班时间为24小时,做得最多的就是协调床位,给各科室的主任打电话,让抢救室的患者尽快进入病房。”省立三院神经内科主任赵修敏说。

应对不断增加的患者,仅靠呼吸科、重症医学科、急诊科、感染科的医生是不够的,怎样让更多医生能胜任目前的工作,是当前救治工作中最大的难点。

“我们在全院进行了多次培训,编制了救治各种呼吸道疾病的落地治疗方案,也包括重症的治疗方案,病人不管分到哪个病区,都是按照这个方案进行。”陈玉国说,“同时让重症医学科的骨干、专家到各个病区蹲点指导,建立重症会诊队伍,这是救治重症的关键一环。”“这个新冠感染患者管理方案,我们现在人手一份,看起来一目了然。”陈良说。

为了保证救治诊疗同质化,省立三院建立院内医疗救治专家组,专家分片包干外科病区,巡诊查房,确保诊疗治疗,减少重症发生率。另外,医疗救治专家讨论会也会定期召开,及时更新诊疗方案及共识,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进行会诊。(济南日报 记者:赵倩)

关键词: 齐鲁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