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大数据局:构建“汇、治、用”数据资源体系 打造安全、可靠、高效的数据流通生态

7月8日,由山东大学主办、中国计算机学会数据库专业委员会和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协办、山大地纬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首届“区块链+数据要素”赋能山东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济南雪野湖畔举办。济南市大数据局局长张熙现场分享了济南在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顶层设计、顶格推动,打造一流的数字先锋城市

张熙介绍,近年来,济南市认真贯彻落实数字中国战略,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全方位打造数字强省的工作要求,坚持高规格部署、高标准谋划、高站位组织、高质量落实,全面推进全市数字化转型,加快建设数字济南,着力打造全省领跑、全国一流的数字先锋城市。


(资料图)

高规格组织。济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数字济南建设,将数字济南建设列为“一把手”工程,成立数字济南建设领导小组,成立综合协调、数字机关、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城市安全运行、政务服务等7个工作专班,具体负责相关领域数字化建设任务,整体构建了领导小组统筹、各级各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推进机制,高位推动、强力推进各项任务落实。2022年9月23日,市委、市政府召开数字济南建设推进大会,为数字济南建设指明了方向。高标准谋划。按照“一年夯实基础、两年重点突破、三年全面提升、四年示范引领”的总体安排,印发《关于加快数字济南建设的意见》和数字机关、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以及城市安全运行等专项方案,全方位一体化推动重大专项体系建设,形成了全市“1+4+N”政策体系,为数字济南建设提供了路线图、施工图。“1”即围绕推进数字济南建设,制定了加快数字济南建设的意见,明确了总体部署,目标是打造全省领跑、全国一流的数字城市,率先建成数字先锋城市。“4”是推进数字机关、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建设,这也是数字济南建设的四大核心领域。“N”是由数字纪检、数字组工、数字法治、数字统战等相关重大专项体系建设构成的开放式应用场景体系。

精细化推进。实施挂图作战,分年度制定数字济南建设工作台账,将具体工作任务细化分解,倒排工期,强力推进。强化督查调度,建立旬报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将数字济南各项工作任务纳入市委、市政府重点督查内容,开展专项督查。将数字济南建设纳入全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体系,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确保干一件、成一件。全量汇聚、按需治理,构建一体化数据资源体系

指导推动各部门高标准生产政务数据,全面摸清全市政务数据资源底数,按照“汇聚是常态、不汇聚是例外”“无条件归集、有条件共享”的原则,汇聚、治理全市政务数据资源,构建一体化数据资源体系,不断夯实数据基础。

创新开展数字化诊断。针对信息系统建设普遍存在数字资源“家底”不清、应用低水平重复建设、资源流通不畅、配置效率不高、应用绩效指标难量化等问题,2023年上半年正式启动全市数字化诊断工作。研究建立三级诊断指标体系,确定39项观测点,重点围绕组织管理、系统建设、数据资源、政务服务、决策支撑等5个方面10类情况,对50个市直部门进行全方位诊断分析并出具数字化提升诊断书,提出整改提升意见385条,全面提升济南数字化水平。

形成数字资源一本账。围绕政务信息系统的资源、项目、安全、厂商、效能等9大类93项要素对系统相关内容进行梳理,重点摸清应用系统--信息化项目--云网数资源3个层面关系,聚焦系统关联的数据、组件、视频、AI算法、GIS图层5种资源,汇总形成应用信息、项目清单、使用云网资源清单、数据资源清单等13张数字资源清单,构建形成全市数字资源一本账。

全量汇聚全市政务数据。采取“业务从库”和“部门分平台”两种模式,通过逐系统采集分析元数据,对50个市直部门(单位)在用自建系统数据结构进行穿透性检测论证,分3个批次将数据全量汇聚至市大数据平台。截至目前,与去年相比,市大数据平台新增归集数据库表6600余个、数据项14.6万个、数据41.7亿条,实现数据“应汇尽汇”。截至目前,市大数据平台已经累计归集4.2万个数据库表、48.3万个数据项、116.7亿条数据。

制度先行、场景探索,不断夯实运营基础

政策法规有效保障。2020年,济南市出台全省首个公共数据专门立法—《济南市公共数据管理办法》,明确了数据资源汇集治理、共享开放和开发利用相关要求。2021年,制定印发了《济南市数据资源登记和流通试行办法》,率先开展数据资源“确权”登记,促进数据资源市场化流通。今年,济南市把《济南市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办法》列入政府立法计划。运营办法对参与授权运营的各方权益、授权方式、安全要求等内容进行了规范,为济南有关工作开展提供法制保障。

场景探索成效显著。在应用场景打造方面。2020年,建设全市统一的政务区块链平台——“泉城链”,首创“政府数据上链+个人链上授权+社会链上使用+全程追溯监管”的政务数据精准授权使用新模式,探索在金融领域开展公共数据授权使用,助力银行普惠金融服务。上线2年来,泉城链普惠金融已对接26家商业银行的59款金融产品,累计查询70.6万人次、发放贷款32.1万笔,实现授信393.9亿元。

2022年,建设全国首个大数据保险服务云平台——“政保通”数据服务平台,授权推动各类公共数据在商业保险领域开放应用,彻底消除政保之间的数据壁垒,全方位赋能保险业数字化转型。上线运营以来已经与10家主流保险机构的业务系统对接,完成行业服务超95万件,实现商业健康保险赔付金额逾28亿元。

信用托付、可信流通,打造授权运营新模式

目前,济南市根据全省数据要素价值化工作安排,正深入探索实践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有效路径,积极打造授权运营新模式。

明确公共数据流通原则,确保数据安全流通

原始数据资源不出域,要保证数据资源在流通中不离开持有方的数据系统或域,无论是自持或代持;

群体数据可用不可见,针对批量群体数据需求,应采取计算结果的方式提供,而不能提供批量明细数据;

个体数据精准授权,对于个体隐私数据需求,在取得当事人授权的情况下,采取一事一授权或一次一授权的方式提供,同时界定数据的用途,采取数字信封的方式可信传递数据资产;

数据信用托付授权运营,将数据流通进行授权运营,遵循四项流通准则,使用指定的交付通道和交易平台,接收供给侧和需求侧监管,构建数据流通生态,协调各方有序协同工作,制定按贡献大小的收益分配策略并实施。

明确数权与参与方关系,实现数据合规流通

“三权分置”。“数据二十条”提出“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数据资源对应持有权、数据资产对应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对应经营权。

数据参与方与数权。

数权是数据流通的基础,对于数据要素主要有八项权利:资源持有权、产品开发权、产品经营权、产品交付权、资产携带权、资产使用权、要素经营权、流通监督权。

数据流通涉及众多参与方,主要包括:数据资源持有方、数据产品开发方、数据产品经营方、数据资产携带方、数据资产交付方、数据资产使用方、数据要素市场运营方和数据流通监管方。

不同的数据参与方可以拥有一项或多项数权。

确权与授权。针对数据要素的特点,需要采取制度与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对数据进行确权和授权。

确权:通过数据资源登记和数据产品登记,实现对数据资源和数据产品的制度式确权;而数据资产是基于数据资源和数据产品在交付过程中动态产生的,需要通过技术确权,即采用基于密码学的多方加密实现数据资产的一数多权。

授权:对于数据资源的管理开发和数据要素市场的运营采取制度式授权的方式,通过产权交易实现对数据资源和数据流通的授权运营。而对于数据资产的使用授权,由于是在流通过程动态完成的,需要采用技术手段进行动态授权,即通过数字信封技术实现数据资产使用权的赋予,

构建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平台,保障数据高效流通

依托区块链、隐私计算等核心技术,建设济南市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平台,平台由两层组成:底层是区块链数据互联网,实现可信主体、可信客体和可信交易。上层的交易系统、交付系统、运营系统和监管系统进行高效流通。

交易系统通过撮合数据产品供需双方,在数据交易平台形成交易订单;交付系统通过交易订单触发交付流程,按照订单需求将公共数据资源加工形成数据产品,并打包上链,授权后交付到需求侧;运营系统根据交易订单和交付订单运营方进行收益分配;监管系统将数据流通各环节信息在泉城链可信记录,实现公共数据流通可视化监管、控制与计量,形成“供需对接-交易流通-追溯监管-平台运营”的业务闭环,从而支撑公共数据要素流通。

济南市通过开展数据授权运营,形成了数据流通相关参与方多方协作、权责分明、利益共赢的数据流通生态,构建了上下游合作的数据流通产业链,推动济南市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未来,泉城链将互联全省其他城市链、行业链,共同组建公共数据互联网,实现全省范围数据要素流通。(爱济南 记者:史梦飞)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