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传染病进入高发期,预防指南快收藏好!

据中国疾控中心监测,目前部分省份流感活动高峰,已经出现拐点,开始下降。今年较往年约晚2个月进入流感流行季,本次流行的流感病毒以甲型H1N1亚型流感病毒为主。春夏之交的时节,除了甲流还有什么流行病症需要预防?今天就来说说~

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又称脓融病毒,是一种引起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的病毒,传染性很强,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日常生活接触、水源、食物、气溶胶均可感染。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由于诺如病毒颗粒很小,且仅需10-100个病毒就可致病,因此在幼儿园、学校等人群集中的地方很容易引起暴发疫情,潜伏期多在12-48小时。

图源:网络

主要症状

症状主要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

部分患者有头痛、畏寒和肌肉酸痛等。

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则腹泻居多,粪便极稀甚至呈水样。

预防措施

勤洗手,尤其是在上完厕所后、准备食物和吃东西之前。酒精消毒剂不能代替洗手。

注意饮食饮水卫生。不饮用生水,蔬菜瓜果彻底洗净,烹饪食物要煮熟。

对于被感染者呕吐物或类便污染的地方,佩戴手套使用含氯漂白剂对物体表面进行消毒(如水池、地面)或者对物品进行高温清洗(如衣物毛巾)。

尽量避免与诺如病毒感染者近距离接触,分开进餐。

沙门氏菌肠炎

沙门氏菌属是在1885年霍乱时发现的,属于肠杆菌科,种类很多,有6个亚属,2500多个血清型。能引起人类感染的包括仅感染人的伤寒沙门氏菌,甲型、乙型、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和人畜共患的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在20℃-30℃条件下可大量繁殖,在水中可生存14-21天,在动物粪便中可生存1-2个月,在冰冻土壤中可越冬。而沙门氏菌本身并不能自行传播,需要特定媒介才能传播到其他环境。如食品、鸟类迁徙、污水等都会造成污染物的转移。

图源:网络

主要症状

胃肠炎是沙门氏菌感染后的最常见症状。患者通常表现出畏寒、发热,体温达到38℃-39℃,同时也有食欲不振、头疼、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粪便呈带有少量粘液的黄色水粪状,甚至有恶臭,个别病例可能有脓血,但一般2-4天就可转好。

还有可能引起败血症以及局部感染化脓,潜伏期为1-2周。患者同样畏寒发热,病程持续1-3周,病情严重的甚至有可能致死。

预防措施

沙门氏菌对热的抵抗力很弱,70℃下处理5分钟或65℃下处理15-20分钟,都可以杀死沙门氏菌。因此在烹调时一定要把食品或其原料煮熟、煮透。

做菜时,案板生熟分开。

贮存肉类食品时低温保存,控制沙门氏菌繁殖。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常见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引起的消化道传染病,常常在5-7月高发。其中,0-5岁的宝宝最容易发展成重症手足口病。

其传染性也很强,主要通过空气(飞沫)、口、密切接触等方式传播。碰到病人用过的毛巾、玩具、牙杯、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物品也可能感染。尤其要小心公共场合内未经消毒的娱乐设施,如摇摇车、波波池等。

(左右滑动查看)

主要症状

手、足、口和肛周皮肤会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同时还会出现口腔、咽喉部疼痛、发热等症状。大部分患儿经过治疗后,一周左右时间可以痊愈。

有少数患儿会出现并发症,如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

个别病例病情发展快,还可能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

预防措施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注意饮食卫生。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

居室多通风,在疾病高发期间,避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空气流动性差的地方。

宝宝的餐具、奶瓶等物品,使用前要煮沸20分钟或高温消毒;宝宝的玩具、被褥等要定期清洗消毒。

6月龄-5岁的适龄儿童可接种EV71灭活疫苗(但请注意,不同疫苗产品的适种年龄略有不同),预防由EV71病毒所引起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等疾病,减少重症、死亡病例的发生。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的疾病,高发季节在4-7月,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免疫力低下的成人(如产后妈妈)。

可以引起疱疹性咽峡炎的病毒有很多,其中包括可引起手足口病的柯萨奇病毒和肠道病毒。疱疹性咽峡炎绝大部分是轻型的,不需要治疗,往往就会自行恢复。但也有少数比较严重,这种就需要积极就诊评估啦。

主要症状

与手足口病不一样的是,疱疹性咽峡炎在出现口腔疱疹的同时或者是出现疱疹前,就已经开始出现高烧。

若检查咽喉部发现充血和黄色/灰白色丘疱疹性病损则为咽喉部疱疹;口腔疱疹则是在腭舌弓、软腭,悬雍垂以及扁桃体,少部分在舌头、颊黏膜、硬腭也会出现,但不累及牙龈。

起初为丘疹,在24小时内生成囊泡,疱疹直径一般1-2mm,周围有红斑状晕环。

约24小时后,疱疹破裂,留下直径3-4mm,黄色或者是浅灰色的溃疡,边缘明显发红。

疱疹性跟手足口病可以说是“表兄弟”,也即是表现和病原学很相似的一组疾病。所以,其预防措施与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类似。

来源:新浪新闻

关键词: